8月13日,在陕煤集团班组长综合素质提升“万千百”工程总结会上,陕北矿业凭借在基层人才培育中的扎实成效,获“班组长综合素质提升培训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并作优秀单位代表交流发言。
近年来,公司以陕煤集团“万千百”工程为指引,锚定“强骨干、夯基础、谋长远”目标,围绕班组长队伍建设,逐步延伸拓展,打造了涵盖区队长、技术员、班组长在内的“金银牌”淬火锻造机制,激发了基层骨干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全链条机制淬炼硬核人才
2020年煤矿智能化转型全面启动,陕北矿业洞察到基层管理队伍的短板:一线班组长平均年龄超4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仅11%,传统经验主导型。
如何打破瓶颈?一方面择优推荐班组长参与集团系统化培训,吸收先进理念;另一方面立足实际构建“选-育-用-考-励”闭环管理体系,聚焦“生产决策—方案设计—实施改进”全链条,靶向打造“懂技术、善管理、能创新”的基层班组人才铁军。
公司根据员工需求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升级培训模式、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构建了“选、育、用、考、励”闭环体系。
建机制、调结构,筑牢人才培育基石。明确准入条件,从综合素质、工作经验、学历专业、年龄技能等维度设定标准。建立以优秀大学生为主体的班组长后备人才库,储备新鲜血液。严格执行公开竞聘上岗制度,明确聘任期限与动态考核规则。创新分级分类金银牌班组长激励机制,差异化激发动力,畅通职业成长通道,让基层骨干有奔头、有干劲。
重培养、提素质,打造“5度”培育模式。坚持每年开展3-4期综合素质培训,不断拓展广度、挖掘深度,创新打造“5度”培养模式。即,课程设置有宽度,涵盖管理、技术、综合素养三大模块课程,宏观经济、国企改革、团队合作、煤矿智能化技术心理学、演讲口才等课程,全方位帮助基层骨干拓宽视野与知识边界。师资配置有高度,组建“高校教授+专业讲师+实干模范”的多元化师资团队,确保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交流学习有深度,案例分析、辩论赛、主题研讨促进学员观点碰撞、领悟集团最新经营理念。成果展现有厚度,通过演讲比赛、主题汇报、印制成果交流册等方式,鼓励学员总结实践经验、分析具体问题、提出创新思路,提升学用结合能力。互助提升有力度,与榆北煤业、神南产业、榆林合力等联合培训,既降低培训成本,又通过交叉分组促进交流讨论,实现经验互学互鉴。
重实践、提质效,让创新成果扎根现场。在集团“万千百工程”指导与陕北矿业“金银牌”机制激励下,一批精优管理法与技术创新成果在一线落地生根。龙华煤矿综采队生产班“六闭环”班组管理法、韩家湾机电维修班“345”机电设备管理法等现场管理法广泛推广;运维信息库、运维宝等软件工具成功开发;《掘锚机干式除尘装置》《一种综掘机管线自动牵引装置》《连巷快速掘进工艺》等技术创新落地见效。公司先后创建11个“零三违”班组、3个“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
强考核、重激励,激活成长“源动力”。创新构建“三维考核+分级激励+典型推广”机制,让人才成长有方向、有动能。严格按培训考核、资格审核、业绩考评、现场评审等环节选聘金银牌人员。细化聘期考核,分段分项兑现金银牌津贴,实现“干好干坏不一样”。
基层人才活力成燎原之势
经过5年淬炼,人才培育成效不仅转化为安全生产的良性发展力,更成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生产力。
队伍结构“质效双升”。以班组长队伍为例,5年间平均年龄从42岁降至39岁,本科学历占比提升32.8%,大专学历占比提升44%;累计引入百余名优秀大学生职工扎根一线、历练成长,为基层注入青春动能。
优秀人才“群星闪耀”。累计聘任“金银牌”班组长53人,80%以上获得学历提升、职称晋级或职务晋升;17名班组长获集团“优秀学员”或“金牌班组长”称号,2名获“全国优秀班组长”称号。企业高技能人才占比从8.8%跃升至42%,新增“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10人、“煤炭行业技术能手”9人、“陕西省技术能手”2人。
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近年来,企业圆满完成年度安全生产任务,实现安全环保“零重伤”“零污染”目标,全员劳动效率提高21%。科技创新领域成果丰硕:年均结算创新绩效激励工资超450万元,2024年职工申报创新项目达680项,其中575项被认定为有效创新,获国家专利49项,产生经济效益1500余万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基层人才成长,需要久久为功的坚守。陕北矿业将持续深化“体检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淬火成钢”的韧劲锤炼骨干,让更多“金银牌”人才成为安全生产的尖兵、人才引领的标兵,为集团跻身世界一流企业注入基层动能!(王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