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30日,龙华科技公司“期中”成绩亮眼,尿素产量46.6万吨,销售额约8.1亿元,已完成年度计划的58.25%,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既定目标。
今年上半年,龙华科技公司践行“四种经营”理念,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抓手,通过技术攻关与工艺优化推动降本增效、提质创效,用实打实的业绩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蓄能加力。
筑牢“生命线”守稳“基本盘”
“化工企业的安全环保,既是底线更是生命线。”在龙华科技公司年度工作会上,董事长刘小毅的话掷地有声。上半年,公司将安全环保融入生产全流程,以“零容忍”态度筑牢发展根基。
在安全管理方面,完成应急演练6次、危化品泄漏处置演练1次,参与员工覆盖率达100%;累计排查安全隐患840项,整改率100%,实现人身伤害、火灾爆炸及职业病“零发生”。夏季检修期间,5697项任务涉及高温高压设备检修、受限空间作业等高危环节,通过“作业许可审批+全程视频监控+专人监护”机制,实现“零事故”完成检修任务。三聚氰胺项目消防验收获批,职业病防治手续完备。
环保管理同步升级,修订后的《全员环保责任制》细化了1380项环保职责。“完成106条生态环境隐患整改,现在车间废水经过三级处理,清澈度能达到景观用水标准。”环保节能部部长刘强展示的水质检测报告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公司固体废物分类处置率、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合规率均达到 100%,全方位彰显生态管理硬实力。
啃下“硬骨头”创新“新动能”
“气化炉是尿素生产的‘源头设备’,其核心功能是将煤燃烧转化为气体,为后续装置提供原料气。如果运行不稳定,尿素产量会受到影响。”气化车间主任宋彦龙拍着身旁的设备说。上半年,龙华科技公司通过优化设备设计,成功攻克水冷器泄漏、闪蒸系统压力不足等设备难题,保障了气化炉的连续稳定运行,实现单炉连续运行时长达109天,创下历史新高。原料气的持续稳定供应,为尿素装置满负荷生产提供了“底气”。
原料“卡脖子”难题的突破,更显创新智慧。“三高”原煤(高灰分、高硫分、高水分)在燃料中容易生成大量杂质,不仅增加消耗,还可能导致设备堵塞。“刚开始试烧时,灰分迟迟降不下来,大家难免有些泄气。但我们没有放弃,通过反复调整配比、优化操作参数,总算摸清了规律。”质检中心主任苏利锋说道。经过多次试验,公司成功攻克灰分最高达29%的“三高”原料煤试烧难关,在确保生产稳定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公司凭借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提升职工创新活力,上半年发表国家级期刊论文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公开专利1项、技术创新13项、小改小革9项,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算好“精细账”打好“组合拳”
“咱们上半年的成绩可观,尿素产量完成了46.6万吨,完成率58.25%,优等品率达96.70%,合格品率达97.96%。硫磺累计生产1166吨,较半年计划超额完成174%,优等品率快到100%了。”生产管理部部长陈海全拿着统计报表,语气里满是喜悦。通过精细管理,龙华科技公司实现生产“量质齐升”。
“小细节”里抠出“大效益”成为降本关键词。尿素车间通过优化产品缝包线线径,单卷使用率提升5%,有效降低了产品破包率。“你可别小看这缝包线,优化线径后,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呢。这是尿素包装车间班长雷景军提的建议,特别实用。”尿素成品库主管赵建雄说道。尿素50KG包装袋累计使用698.8万条,破包率0.015%;吨包使用12.2万条,破包率0.117%,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公司还实施了多项技改措施,推进降本增效。对尾气焚烧炉天然气管线进行改造,保障长明灯燃烧稳定;在低温甲醇洗装置中新增液力透平设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对火炬排污与蒸汽冷凝液进行分离处理,实现蒸汽凝液回收再利用。通过这些针对性改进,累计减少损失约 2400万元。
从安全环保的“双保险”到创新驱动的“加速档”,从降本增效的“精细账”到全员攻坚的“精气神”,龙华科技的“双过半”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下半年,公司将聚焦全年目标,以更实举措、更优作风,向着高质量发展全速冲刺。(王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