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公司新闻
新闻采风 | 陕北矿业:人才“活水”来,浇灌发展果
发布时间:2025-07-21     作者:杨楠    浏览量:332    分享到:

育人如育树,独木难成林。只有因材施教,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定制培养方案、打造适宜的成长通道,才能为企业浇灌出郁郁葱葱的人才之林。

近年来,陕北矿业公司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精准施策,努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人才“蓄水池”不断充盈,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动力源泉。

11.jpg

强根基,抓好“关键少数”

以上率下,这就是“关键少数”的“关键”所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升级干部队伍能力、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陕北矿业公司迫切需要攻克的一道大题。

针对这一现实,陕北矿业公司今年初印发《“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创建任务,公司党委围绕“5855”工作主线,将“五型”机关创建与“五好”班子建设、问题整改、资源开发、高效协同紧密结合。

公司领导干部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制度,以集中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开展调研,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广泛征集干部职工关于优化干部人才成长机制的务实建议。公司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问题贯通协同、同步推动,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优化班子结构。突出选好配优“关键少数”尤其是“一把手”,使班子结构持续优化,实现从“配齐配全”到“配优配强”的转变。

强化素质培养。推行全面轮岗锻炼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多种轮岗锻炼方式,让干部历练成长。创新开展公开选拔“后备军”,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强化作风锤炼。聚焦机关部门职能定位,加强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着力推进机关管理能力提升。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激发干部活力,塑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

“组合拳”轮番上阵,陕北矿业公司干部成长通道被进一步打开,“90后”“85后”干部占比显著提升,一线干部得到锻炼和充实。

拓渠道,构建“多维生态”

随着人才“蓄水池”不断扩张,陕北矿业公司同步构建多维培养机制,根据各类人才特点,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台铺路,推动人才成长迈上“快车道”。

在选才用才上,“不拘一格”是陕北矿业公司的特色。公司建立起专业人才库,划分多条职业发展“通道”,畅通不同人才成长路径,让职工工作更有干劲。

22.jpg

要从根本上激活人才动力,还需要更加有效的激励举措、更加科学的晋升通道。如何打破职业发展瓶颈、扩大施展才能的舞台?

一方面,陕北矿业公司进一步规范薪酬和津补贴管理,强化全员绩效考核,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激励高精尖领军人才,如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陈民忠、“创客大咖”毛浩、“首席技师”冯兵兵等,进一步打通技能岗位与管理岗位的壁垒,让业务骨干多岗位锻炼,实现人才双向流动。

为进一步释放人才潜力,公司持续优化“首席制”、金银牌“两长一员”评选机制,坚持以赛强技、以赛练兵,全面推进“竞技提技”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管理创新和安全领导力提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陕北矿业大讲堂”等,为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提供了充分的“养料”。

齐发力,催生“累累硕果”

先后组队参加“陕煤杯”“扎煤杯”等各级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5人荣获“全煤行业技术能手”称号……这是陕北矿业公司2024年人才培育工作的成绩单。

如今,人才“变量”已转化为陕北矿业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增量”。全员创新氛围浓厚,2024年,公司荣获行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荣获集团第六届科学技术奖6项,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奖5项,煤炭企业优秀“五小”创新成果1项……一项项成果,是职工日积月累的技能淬炼,更是公司人才培养的厚积薄发。

33.jpg

聚焦人才强企建设目标,陕北矿业公司构建“思想铸魂+实战砺剑+导师护航”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所属两座矿井纷纷打造人才成长“生态圈”,让人才红利蓬勃释放。

目前,韩家湾煤炭公司正在倾力打造实训基地,集技术培训、技能竞赛、科研创新于一体,为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龙华矿业公司积极与中国地质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展开合作,围绕实用、管用的原则,为职工“量身定制”,实现“技能、学历”双提升。

从“人才活水”到“发展涌泉”,陕北矿业公司持续建设本领过硬、作风扎实的人才队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成为真实写照,越来越多的“千里马”在陕北矿业公司竞相奔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