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井下,孙家岔龙华煤矿掘进工作面的灯光划破黑暗。锚杆机的轰鸣声中,安全盯守员李文忠正第三次巡检这个班次。他伸手试了试风筒的风量,弯腰检查传感器位置,接着掏出扭矩扳手,对每一根锚杆的预紧力进行复核。
“干我们这行,就得像个‘婆婆嘴’,天天念叨;当个‘铁包公’,寸步不让。”李文忠说着,手中的记录本已密密麻麻写满检查项。在这个每班必须完成三次全覆盖检查的工作面上,他和他的16名同事,组成了孙家岔龙华煤矿最前沿的安全防线。

今年以来,该矿安监科创新推行“专人驻点、全程盯守、闭环管控”机制,17名经验丰富的专职安全员被派驻到各个关键作业点。他们按照“一班一员、一岗一责”原则,对通风系统稳定性、设备运行状态、操作流程规范性等8大类26项重点内容开展全时段盯守。
“隐患往往藏在细节里。”这是盯守队员们的共同体会。在20204掘进工作面,一次例行检查中,盯守安全员发现皮带机尾拉移设备的钢丝绳不仅U型卡数量未达安全标准,绳体表面出现细微断股。“停!”他立即叫停作业。全程监督设备更换、重新固定的每一个步骤,直到确认所有卡扣都紧固到位、符合安全规范,才允许作业重新启动。
在30209采煤工作面,面对顶板破碎带来的持续风险,盯面安全员更是开启了“8小时驻守模式”。他们手持专业检测工具,对每一根补强锚杆的预紧力反复核验,对支护参数逐一比对校准,哪怕是毫米级的误差也绝不放过。“顶板事故没有小隐患,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万一’变成‘一万个放心’。”安全员白文这样形容他们的使命。
除了监督,这些“安全哨兵”还是现场培训师。在机器轰鸣的作业面上,他们常常一边示范正确操作,一边讲解“三违”行为的惨痛教训。这种“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式的安全教育,让工友们亲切地称他们为“移动课堂”。
支撑这套盯守机制的是严格的闭环管理系统。一旦发现隐患,盯守安全员立即通过智能终端上传至双防系统平台,明确整改责任人、时限和措施。安监科定期组织“回头看”,对整改不力的严肃问责,并将盯守成效与绩效考核挂钩,实现奖优罚劣。
截至目前,专职盯守安全员已累计排查整改采掘面安全隐患1088条,整改率达到100%。而在这组数字背后,是更多未被记录的故事——那些被及时制止的违规操作,那些被消除在萌芽状态的风险,那些因细致监督而避免的可能事故。
未来,孙家岔龙华煤矿计划将视频监控、人员定位等智能手段融入盯守体系,打造“人工盯守+智能监测”的双重保障,为煤矿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张相军 刘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