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陕西煤业2025年对标管理工作第二次专题会上,陕北矿业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建伟代表公司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经验做法进行了交流发言,全面介绍了公司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域的系统化探索和实践成果。为促进公司内部学习借鉴,现将交流材料整理刊发,以供各部门、各单位参考学习。
多维赋能控风险 全员聚力保安全——陕北矿业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经验交流
一直以来,陕北矿业公司在陕煤集团、陕西煤业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以“严细实”为总要求,秉持“管安全就是管风险”理念,突破传统模式,通过多维举措构建全层级、全流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实现风险管控前置化、精准化、智能化,推动高质量安全发展。
一、理念先行,锚定风险预控前置方向
总结提炼形成“管安全就是管风险”“风险可控、灾害可治、事故可防”的安全理念,打破“重隐患排查、轻风险管控”的思维惯性,前置管理重心。聚焦人员行为、生产环境、生产系统、生产环节及设备设施等关键维度精准识别潜在风险,树立“人人、事事、处处、时时”的风险预控意识,从源头筑牢安全防线。
二、机制创新,构建双重预防管理模式
探索形成了独具陕北矿业特色的“123456”双重预防管理模式,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落实两人专项负责,提档建成安全风险、事故隐患、安全行为三个基础数据库,精准绘制智能“四色图”,按照检查、整改、督办、通报、闭环五步管理,实现提示、报警、监控、统计、分析、决策六项智能功能,持续推动该模式落地见效。
三、精准研判,健全全层级风险辨识体系
在“1+4”安全风险辨识模式基础上,升级形成覆盖全层级的“1+4+N”安全风险辨识体系,筑牢防控根基。一是层级研判,公司、矿井两级每月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结合生产计划、地质变化、设备状态、季节特性等精准研判风险,今年共发布预警信息9次43条,动态调整重大风险管控清单;组织矿井开展了防灭火和消防、机电硐室安全专项评估,辨识安全风险81条,制定管控措施243条。二是岗位延伸,制定岗位安全风险清单1059个、负面清单121个,制作岗位风险告知卡1546张、安全“明白卡”152张、应急处置卡1569张,推动员工“知风险、懂操作、会避险”。三是实践深化,孙家岔龙华煤矿总结形成“保命十条”、安全生命健康“三防锁”安全预防管理经验,明晰作业各环节风险,实现管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四、要素融合,拓展风险管控覆盖维度
推动多体系、多领域深度融合,实现风险管控全方位升级。一是促进体系融合,将风险管控嵌入NOSA安健环体系全流程,建立71个元素包、547条风险清单,覆盖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领域,两对矿井保持NOSA三星标准,韩家湾矿井计划2025年通过四星评定。二是强化现场管控,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标识380余块,推行“一矿一清单、一区域一清单”管理。三是实施高风险作业许可,修订《高风险作业管理制度》,明确18项高风险作业清单,严格执行安全许可、现场盯防制度,特殊时段落实“非必要不作业”提级管理,确保全闭环管控。
五、靶向排查,提升风险处置闭环质效
构建“常态化+专业化+智能化”排查处置机制,确保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一是分级排查,实行公司每月、矿井每旬、岗位随时的常态化排查,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高校教授开展深度会诊。二是聚焦重点,紧盯顶板、水害、火灾、煤尘及辅助运输、大型设备搬迁等关键风险,专人驻矿督导盯防管控效果。三是联动闭环,依托双重预防信息化系统、煤矿安全智能保障系统,实现“日通报+月排查”与“专家会诊+远程检查”线上线下联动,构建“风险辨识-分级管控-隐患治理-效果评估-持续改进”全链条闭环。
六、技术赋能,打造智能安全防控防线
引入AI及智能监控技术,推动风险管控智能化转型。一是推行智能监测,两矿井部署AI摄像机246台,开发53种违规行为识别模型,实现危险区域闯入、设备超温等风险自动预警与设备闭锁,精准制止不安全行为。二是优化信息系统,升级双重预防信息化系统,集成风险库、隐患库、安全行为库,配备320部手持移动终端,实现风险动态预警、隐患闭环管理。三是管控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8月底,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率100%,“三违”人次同比下降27.3%。
下一步,陕北矿业公司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推动完成双重预防系统升级及与上级系统联网,严格落实新版《煤矿安全规程》,持续深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坚守安全生产防线,保障公司持续安全发展,为陕西煤业打造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筑牢安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