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四种经营”理念,日前,信息技术运维分公司自主设计开发的“物资管理系统平台”正式部署应用,实现物资管理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可视化全链条信息化管控迈上新台阶。
直击痛点 智慧监管提质增效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运维分公司物资管理面临着“手工填报、容易出错、信息断层”的困境。中心材料员每月要花大量的时间上报各类报表及台账,手工录入信息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出现人为错误;物资领用环节,领用信息填写不及时、不准确,导致后续工作衔接不畅;材料员汇总月度出入存报表查看领用记录缺乏有效追溯手段,一旦出现问题难以查证。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物资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现在,通过物资管理系统平台构建全流程留痕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采购、审批、入库、领用、调拨、盘点、报表分析记录全流程的无缝衔接。每一件物资的流动信息都被详细记录,就像为物资管理装上了一个“智慧监管哨”,让管理过程更加精准、透明、规范。
双轨对接 精准破解转化难题
业务需求与技术实现之间的转化,一直是项目开发中的难题。为了攻克这一难关,项目组创新采用了“双轨对接”模式。
6月中旬,信息运维管理部与中心组织了一场系统上线研讨会,将业务骨干、材料员聚到一起,用流程图逐环节梳理差异。团队技术骨干深入一线业务场景,进行了20余次精准对接。他们在仓库里跟着材料员记录领用流程,仔细观察每一个操作细节;在业务部室观察物资管理人员录入实操,了解业务人员的实际需求。经过反复迭代,最终形成了12份详细的需求文档,逐条厘清了采购、盘点、库存、结算的四大核心需求,精准识别出采购计划导入、到货信息、出入存报表等关键业务痛点,确保需求分析覆盖全场景、无遗漏。
昼夜鏖战 协力攻克技术难关
开发过程中,账实账单“严丝合缝”的问题,成为了横亘在技术团队面前的一座大山。保管员可退回任意验收项,供应商重传附件后需保留历史记录并双向对比,这对系统的技术要求极高。
面对这一挑战,公司技术团队昼夜鏖战展开头脑风暴,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经过反复研究和尝试,最终运用加权平均算法以及“先全精度合计、末位统一截断”,让系统里的每一分厘都能和财务总账两位小数严丝合缝;接着把榆通公司物资出库接口接到陕北矿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用平台下发的统一物资编码做唯一键,杜绝一物多码;再钉牢每月末的扎账时点,用跨月差异算法把暂估、回冲、负库存一次算清,数量金额一条线拉通;为了让账实真正“零时差”,系统每天凌晨两点自动跑一遍“出入库账单平衡核验”,只要出现一分钱差异立即预警,最终实现了业务、财务、实物“三账合一”的闭环管理,让物资成本实时精准、账实一分钱不差地支撑公司经营决策。
上线运行 成果检验惠及各方
8月上旬,系统如期上线试运行。上线后的系统功能实现了物资从手工化管理到信息化管理的跨越,相关单据结构化存储、各环节即时通提醒等一系列创新功能。同时,完成了4个功能的精心开发及互联网应用的顺利部署,电脑与手机均可便捷登录操作。
优化后的系统,大大减少了材料员和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信息传递实现了“秒级响应”。以前,材料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手动录入各类物资信息,现在通过系统自动识别和记录,工作效率提高了数倍。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顺畅,协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持续优化 数智融合前景可期
按照公司党政提出的“四简工作法”要求,团队锚定把“账能对上”升级为“物能管好、钱能省出”。下一步,他们将重点推进两项工作。一是建立“废旧物资池”,实现回收物资出入库线上管理,推动废旧物资再利用,降低公司成本。二是坚持“小步快跑”:需求集市两周一次,紧急补丁当天发布,让物资管理系统从“能用”走向“好用”。
物资管理系统的成功上线,开启了企业物资管理数字化的新征程。信息技术运维分公司将继续秉承创新、拼搏的精神,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习晓 周晓明 乔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