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榜样力量
巷道深处的 “掌灯人”——记陕北矿业公司2024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王利平
发布时间:2025-08-11     作者:郭光耀    浏览量:34    分享到:

凌晨五点,巷道深处漆黑如墨,唯有一束束矿灯在岩壁上投下忙碌剪影。王利平身着工装,身影早已融入这片熟悉的光影中。作为孙家岔龙华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兼煤矿机关党支部书记,王利平扎根煤海二十余载,用双脚踏遍井下巷道,用智慧破解技术难题,更用赤诚之心,在千米井下点亮引领前行的明灯。

640.jpg

矿工兄弟的安危冷暖,始终是王利平心中的牵挂。“矿工兄弟们工作辛苦,我们当支部书记的,就是要把组织的关怀送到他们心坎上”——这句朴实承诺,是他工作的无声注脚。

他推动“矿领导进区队1+N谈心谈话”长效化,每月召开安办会通报考核,确保安全理念与公司部署渗透至每个区队、班组。他将“家访走亲”制度化,一本厚厚的“职工档案”,记满家庭情况与急难愁盼。职工项某某重病困顿,他带头捐款、争取补助;青年职工李某因压力迷茫,他促膝长谈、点亮职业规划之灯,成为大家信赖的“贴心人”。

细微之处见真章。他推动设立井下“爱心驿站”,备好急救药品与能量补给;协调餐厅推出“暖心夜宵”,让寒夜升井的矿工暖胃更暖心。这些点滴举措,凝聚起矿山的温暖力量。

王利平是攻坚克难的“主心骨”。他深知,思想之基牢固,堡垒作用方能坚实。针对煤矿三班倒、人员分散特点,他创新“3+X”学习模式(政治理论、安全警示、技术技能+特色内容),巧用班前会、井下交接班等碎片时间,打造“巷道微课堂”“班前一刻钟”,将党的创新理论化作矿工听得懂、记得牢的“家常话”,让信仰根脉在千米井下深深扎根。

如何让党支部成为驱动生产的“红色引擎”?王利平的答案是深度融合。他大力推行“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让党徽在急难险重处闪光。30208工作面遭遇特殊地质构造威胁,他果断决策采用氮气预裂技术化解顶板压力;面对回风隅角低氧难题,他主导建成均压通风系统;在首个20202大采高工作面回撤攻坚时刻,他带领团队优化支护、调整参数,啃下“硬骨头”,保障安全高效回撤。煤矿机关党支部连续两年获评陕北矿业“先进基层党组织”,正是对这份“融合”答卷的最高褒扬。

科技是煤矿发展的脊梁。王利平以匠心为笔,在千米井下书写创新篇章。他坚信技术是安全与效益的根基,带领团队勇闯科研深水区。主导31项研发项目通过神木市科技局鉴定,28项获认定,11项成功立项,为企业赢得加计扣除优惠。大力推广“四新”技术应用:30208工作面上覆采空区煤柱氮气预裂技术精准发力,远程自动控制防火门构筑屏障,分级滚轴筛提升效率,风井变电所SVG无功补偿稳定运行……每一项成果都化为井下更高效、更安全的基石。

创新始终指向矿工福祉。引进21辆防爆电动胶轮车,优化井下环境,显著降低CO报警频次,切实守护矿工健康。技术之光,穿透煤尘,照亮安全高效生产通途。

从千米井巷攻坚克难,到职工心坎嘘寒问暖,王利平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他如一盏不灭的矿灯,照亮煤炭开采前路,映照出共产党员扎根煤海、矢志不渝的赤子之心,在平凡岗位书写着非凡奉献。(郭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