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经营管理
“四种经营理念”大讨论(19) | 拜云龙:以“赚钱”思维破局协同壁垒提升生产技术管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5-07-15     作者:拜云龙    浏览量:60    分享到:

开栏语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理念引领新实践。近年来,陕煤集团提出的“四种经营理念”为高质量发展锚定航向。陕北矿业公司紧扣“凝聚合力、激发活力、改革创新、突围壮大”发展主线,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以全员共识凝聚攻坚动能。

为此,我们要以四大发展路径指引凝聚合力,锚定目标同频共振,在党建铸魂、安全提标、效益提质、创新提效中协同发力;以改革破局、创新赋能激发活力,向体制机制优化要动力、向技术工艺革新要潜力,通过理念实践激活发展新动能;更要以“钉钉子”精神突围壮大、实干担当,在转型升级、资源开发中解码“向新而生、向难求成”的奋进力量,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各项工作创先争优。

即日起,陕北矿业公司微信公众号及网站推出“四种经营理念大讨论”专栏。我们期待:在这里听见“破题之声”,聚焦问题导向、碰撞智慧火花;在这里看见“突围之策”,提炼经验做法、共享创新成果;在这里凝聚“燎原之力”,对标一流标杆、共绘发展蓝图。让我们以思想之变引领行动之变,以理念之新开创格局之新,奋力书写陕北矿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陕煤集团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贡献应有力量!


以“赚钱”思维破局协同壁垒提升生产技术管理效能

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  拜云龙


结合生产技术部业务,在推进工作开展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用“赚钱”思维去“花钱”的核心要义不仅在于成本控制,更在于通过高效协同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结合部门主管的采煤、掘进、一通三防、地测防治水等业务,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当前协同效率提升面临的思维禁锢与障碍壁垒分析

(一)层级间的“决策传导梗阻”与思维固化问题

1.“上下一般粗”的执行思维。在生产接续计划汇报中,基层单位常以“完成上级要求”为导向,缺乏对资金投入与产出效益的自主研判。如掘进工作面设计变更时,矿井设计部门仅按技术规范提交方案,未同步测算变更后万吨掘进成本增幅与原煤产量提升的性价比,导致公司层面审批时需反复追问经济合理性。这种“重技术合规、轻经济算账”的思维,本质是将上级决策简单“平移”,未形成“花钱即投资”的价值判断习惯。

2.“报喜不报忧”的信息过滤现象。基层在反馈材料采购需求时,存在“放大生产急需、弱化闲置盘活”的倾向,缺乏全公司“一盘棋”的资源统筹意识。

(二)部门间的“专业壁垒”与协同机制缺陷

1.跨部门协作平台缺失。缺乏常态化的“技术——经营”联席会机制,导致技术方案与成本管控目标脱节。项目制管理中责任边界模糊,技术部门与经营部门权责划分不清,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2.激励机制导向偏差。对技术部门的考核偏重安全生产指标,忽视经济效益贡献。例如,技术创新成果奖励仅与技术参数达标挂钩,未与降本增效效果关联,削弱了主动控本的积极性。

3.“重流程合规、轻价值创造”的审批惯性。在科研项目立项环节,需经科研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资金管理部门等多部门会审。财务部门侧重预算合规性审查,项目主管部门关注技术指标及可行性,科研主管部门注重立项程序完整性,却缺乏对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的前置评估,导致资金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关联性模糊,形成“为花钱而花钱”的审批闭环。 

(三)资源配置中的“数据孤岛”问题

“数据不互通”的管理壁垒。当前信息共享平台、煤矿安全智能保障平台、安全双重预防监管平台、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智慧矿区系统的生产数据看板相互独立,数据壁垒使决策缺乏全维度支撑,难以实现精准投入。

二、以“赚钱思维”驱动协同效率提升的改进路径

(一)构建“价值导向”的层级协同机制

1.建立“投入产出比”倒逼机制。推行“技术方案经济化”改造,要求所有设计变更申请必须附加《投入产出测算表》。如掘进面支护方案变更时,需同步计算支护成本增幅与巷道服务年限的经济平衡点,经生产技术部与财务部联合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

2.推行“全链条数据穿透”管理。将基层区队的材料消耗、设备运行、工时利用等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系统。公司可通过系统直查某掘进头的日进度、吨煤掘进成本、设备故障率等指标,打破“层层汇报”的信息衰减。

3.将“赚钱”思维贯穿接续工程全流程。建立“预算-执行-考核”闭环管理。在巷道掘进阶段,采用“精准支护”技术,同对接续工程设置效益考核指标,将接续时间缩短率、成本节约率与绩效挂钩。在采煤、掘进工程中,摒弃“重产量、轻效益”的传统观念,将“花钱”与“赚钱”直接挂钩。通过优化工作面设计,精准计算开采参数,减少无效进尺和煤炭损失。

(二)打造“协同创效”的部门联动模式

组建“跨专业项目组”。针对重大工程(如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建设),由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专项组,实行“目标共担、考核捆绑”,生产技术部负责技术方案,机电部保障设备到位,财务部跟踪投资收益,三方共同控制吨煤成本。

(二)搭建“创新协同”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1.构建“技术+经营”双负责人制。重点项目设立跨部门小组,技术负责人主抓方案落地,经营负责人把控成本目标。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降本增效贡献度”纳入部门KPI考核,对超额完成降本目标的团队给予专项奖励。

3. 推行“预算-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要求立项时同步明确“技术指标-经济效益-资金计划”三张清单,实现预算执行动态监控。

三、实践思考与深化建议

(一)从“被动执行”到“主动算账”的意识转变

组织生产技术、机电等专业人员参与模拟经营,通过案例教学强化“每笔支出都是投资”的思维。如模拟采面投产前的资金投入与收益测算,使管理人员直观理解协同决策对最终效益的影响。

(二)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的工具升级

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各平台数据联通,实现地质数据、生产数据、财务数据的实时互通。如在设备采购环节,系统可自动匹配历史采购数据、设备运行效率、维修成本等指标,生成“性价比最优”采购方案,减少人为经验导致的决策偏差。

以“赚钱”思维指导“花钱”决策,本质上是将生产技术管理从成本中心向价值中心转变。生产技术部将持续深化陕煤集团经营理念,以“赚钱”思维重塑技术管理逻辑,通过破除思维禁锢、重构协同机制、创新价值转化路径,推动技术投入从“技术导向”向“效益导向”的根本转变,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真正践行“用‘赚钱’思维去‘花钱’”的经营理念,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技术支撑!